超重或肥胖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於正常體重的體重稱為超重或肥胖。體重指數(BMI)用作超重或肥胖的篩查⼯具。肥胖定義為損害健康的多餘脂肪,通常以BMI ≥ 30kg/m2來定義的。美國肥胖醫學協會將肥胖定義為⼀種慢性,復發性,多因素的神經⾏為疾病,其中體脂的增加會促進脂肪組織功能障礙和異常的脂肪體⼒,從⽽導致不良的代謝,⽣物力學和⼼理健康後果。

肥胖與罹患心⾎管疾病

肥胖與罹患心⾎管疾病,尤其是⼼力衰竭和冠⼼病的⾵險增加有關。脂肪組織本⾝產⽣的促炎細胞因子可誘發⼼臟功能障礙並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肥胖和超重也與⾼⾎壓和左⼼室增⼤(左⼼室肥大)有關,增加了⼼力衰竭的風險。此外,超重和肥胖可能與某些癌症,膽囊疾病和⾻關節炎亦有關。

肥胖和超重與增加心⾎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風險的幾個因素有關:

⾼血脂

尤其是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膽固醇,總膽固醇

⾼血壓

葡萄糖耐量受損

或2-型糖尿病。

代謝症候群

⼼血管疾病⾵險增加

肥胖一直與代謝疾病和⼼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美國有硏究專家發現體內脂肪的增加可通過⼼房增⼤,⼼室增⼤和動脈粥樣硬化直接導致⼼臟病。此外,體內脂肪的增加間接地促進睡眠呼吸暫停,血栓塞性疾病以及新陳代謝疾病的發作或惡化。

以下是一些現⾏減肥⽅法作為參考:

對超重和肥胖症的常⾒治療方法包括通過健康飲食來減肥,增強運動能⼒以及對慣常習慣進行其他改變。體重管理計劃可以幫助某些⼈減輕體重。對於⼀些肥胖的人無法減輕體重以改善健康,在這種情況下可諮詢醫生,他可能會考慮增加其他治療⽅法,包括減肥藥,體內減肥裝置或減肥⼿術。

健康飲食計劃和定期體能鍛煉

遵循熱量少的健康飲食計劃通常是嘗試治療超重和肥胖症的第⼀步。超重或肥胖的人在開始健康飲食計劃時也應同時開始定期進⾏體能鍛煉。活躍可能有助於您消耗卡路里。定期進行體能鍛煉可以幫助您保持健康的體重。

改變生活習慣

改變飲食和體能鍛煉習慣及⽣活⽅式有時很困難,但是有了計劃,努⼒,定期的⽀持和耐心,您可能可以減輕體重並改善健康。以下提示可幫助您思考減輕體重,進⾏定期體能鍛煉並長期改善健康的方法。

• 為挫折做好準備,這是正常現象。遭受挫折後,例如在家庭聚會或工作場所聚會上暴飲暴⾷,請嘗試重新分配並集中精⼒盡快恢復健康的飲食計劃。僅在坐在餐廳或廚房的桌子上時嘗試吃東西。在⼯作中,請避免在可能有零食的地方使⽤。

• 設⽴目標。制定特定的⽬標可以幫助您保持進度。與其“更加活躍”,不如將⽬標定為在⼯作前或星期⼀和星期五的午餐前15至30分鐘步⾏。如果您錯過週⼀的散步,請在周⼆再次撿起它。

• 尋求⽀持。向家⼈,朋友或醫療專業⼈員尋求幫助或⿎勵。您可以通過發短信或通過電話交談親自獲得⽀持。也可以加入支持小組。

體重管理計劃

有些人會從正式的體重管理計劃中受益。在體重管理計劃中,體重管理人士將為您設計一個計劃,並輔助您執行。計劃可以包括低熱量飲食,增加運動量以及幫助您改變習慣並堅持下去的⽅法。現時⾹港的醫院及坊間也有體重管理計劃的存在。有些人是可以從體重管理計劃中受益。但也需要參加者嚴格配合計劃內容。

減肥藥

當健康飲食和體能鍛煉習慣不⾜時,醫⽣可能會因應您個人健康情況,有需要時會開藥治療超重和肥胖。但您應該堅持健康的飲食計劃,並在服用減肥藥的同時繼續進⾏定期的體能鍛煉。𧫴記如服⽤任何⾮處⽅藥物之前,請先諮詢醫⽣,以確保安全及達到減肥的目的。

特殊飲⾷

熱量限制飲食。醫護人員可能會建議您減少卡路里的攝入。卡路里⽔平取決於您的體重和體能鍛煉⽔平。較低熱量的飲食以及各種健康⾷品將為您提供保持健康所需的營養。

您的⾵險增加了嗎?

為了確定體重是否與增加患⼼臟病的風險有關,使⽤了兩種測量方法:

體重指數 Body Mass Index (BMI)

BMI是⼀個數學公式,可⽤來確定肥胖者的身高和體重比例。對於失去肌肉質量的運動員或老年⼈來說,準確性可能較低。
• 體重不足:低於 18.5
• 正常:18.5 - 24.9
• 超重:25.0 - 29.9
• 肥胖:30.0 - 及以上
那些超重或肥胖且有兩個或更多危險因素的⼈應減肥,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腰圍

它是預測腹部脂肪的好指標,腹部脂肪是⼼臟病的危險因素。
• 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
• 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
時,這種⾵險會增加。

體重的少量減少可以大大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以下是目前流⾏的不同飲⾷計劃的簡介,僅供參考和認識。

地中海飲⾷ (Mediterranean Diet)

地中海飲⾷是一種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傳統美⾷為基礎的飲⾷方式。儘管地中海飲⾷沒有單一定義,但通常富含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堅果和種子以及橄欖油。地中海飲⾷的主要成分包括:

• 每天⾷用蔬菜,⽔果,全穀物和健康脂肪
• 每週攝⼊⿂,禽,豆類和雞蛋
• 適量的乳製品
• 紅肉攝入量有限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2024 ©版權所有